“機器人跑起來是什么樣?是先邁左腿還是右腿?”
在位于青島市嶗山區的樂聚智家展示廳中,“夸父”機器人靜靜站立著,它腳上穿著一雙熒光黃色底跑鞋,已經準備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奔跑能力。
在得到了工作人員的命令后,這款身高約1.7米、體重55千克的“鋼鐵之軀”立刻小跑起來,左右手臂擺動的角度、抬腿的幅度,看起來都與真人無異。
這些機器人,從講解、指引到澆花、跳舞、跑步,無所不能……隨著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深度融合,機器人已擺脫“大玩具”的標簽,“新生”的具身智能正逐步進入更多領域。
發展具身智能產業,青島這座城市既有“大腦”——人工智能大模型與算力基建的深厚積累,又有“軀體”——精密零部件制造的全產業鏈底氣,更以“一場三區”訓練場破解數據困局,讓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流水線,加速邁進千行百業。

通過各個企業的探索,可以窺見青島具身智能產業的發展潛力與方向。
具身智能“加速跑”
自蛇年春晚以來,作為具身智能產業的終端產品——人形機器人愈發活躍,頻頻亮相國內各大活動。
5月25日,全球首個以人形機器人為參賽主體的格斗競技賽事在杭州開賽。4臺宇樹公司的G1人形機器人通過施展類人的側踢、膝踢、勾拳、直拳等動作進行對抗,最終決出了史上首個人形機器人格斗冠軍。
樂聚智家的“夸父”機器人年初驚艷亮相亞冬會和深圳乒乓球亞洲杯,5月14日出席2025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生態發展大會,隨后又現身合肥戶外跑,成為行業焦點。
在人形機器人“全國跑”的熱鬧景象背后,是全國各地在具身智能領域的激烈角逐與“加速跑”。
上海浦東新區作為全國科技高地,已到位具身智能產業首期專項基金10億元,引領區基金200億元、市級科創母基金670億元均布局浦東,另設100億元未來產業基金。這些基金將協同發力,共同為產業發展賦能。
杭州在今年2月正式出臺《杭州市促進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旨在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加速人形機器人產業集群建設。該政策圍繞核心技術攻關、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項目引育、應用場景打造等多個方面,全力推動杭州在這一未來產業賽道中搶占先機。
青島同樣不甘落后,在去年確立發展具身智能產業的基礎上,青島在今年的2025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生態發展大會上發布多項扶持政策,從技術攻關、平臺支撐、產品突破、要素供給和生態集聚五個維度,推進26項重點任務,全力建設北方地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和重要研發制造中心。
青島實現這一目標的底氣從何而來?

持續擴容的算力,正不斷提升機器人的認知與計算能力。
有“大腦”,有“軀體”
“機器能思考嗎?”
1950年初,“人工智能之父”、英國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圖靈提出的這一問題,隨著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涌現,逐漸有了答案。
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傳統機器人、機械臂等設備裝置成功進化為“會思考”的具身智能,它們能夠像人類一樣感知環境、自主學習,并與物理世界進行動態交互,實現了從“簡單執行任務”到“具備智能決策能力”的重大跨越。人工智能的發展,也為眾多行業帶來無限可能,具身智能的形態更加多樣。
2024年以來,青島相繼發布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兩個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大小腦、本體、零部件、場景應用”協同創新的發展路徑。特別是“大腦”,這是具身智能產業的“靈魂”。
具身智能的“大腦”,在于模型與算力。目前,青島已培育一批大模型產品,其中創新奇智“奇智孔明AInnoGC”、海爾HomeGPT、卡奧斯“天智”、自然語義“Euler(歐拉)”4款大模型通過國家備案。此外,青島還在不斷擴大“腦容量”,超前統籌布局算力、數據等基礎設施,加快培育模型體系,打造人工智能與制造業雙向賦能的協同發展生態。截至目前,青島算力總規模已超過4800P,位居全國前列。
機器“大腦”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物理硬件同樣不能落后,而這恰恰是青島的一大優勢。

硬件生產是青島發展具身智能的一大優勢。
青島擁有一批領先的電機、減速器、傳感器、關節模組等關鍵部件企業。位于青島高新區的國華(青島)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華智能”)正是其中之一。
在國華智能的工廠,數十臺精密加工機床在技術人員的熟練操作下高效運轉,源源不斷地產出機器人核心零部件。
“目前,我們已在具身智能產業中下游形成產業鏈閉環,市場占比達50%—60%?!眹A智能副總經理劉錦玉告訴記者,國華智能自主研發的諧波減速器產品性能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其齒形設計技術成功實現人形機器人關節的國產替代。此外,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專用行星滾柱絲桿,憑借傳動效率高、承載能力強、精度高、壽命長等顯著優勢,被廣泛應用于人形機器人的上下肢等關鍵部位。
劉錦玉還表示,國華智能在零部件制造的深耕,已形成成熟解決方案,能夠為具身智能等產業賦能。目前,國華智能正在與小米合作研發人形機器人機械臂。
除國華智能外,青島天仁微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專注納米壓印設備和解決方案,占據超90%的國內市場份額;青島鐳測創芯科技有限公司掌握多項國際先進的激光雷達核心技術,產品廣泛應用于風力發電、氣象及海洋探測、航空航天等領域。這些企業均入選2024年度青島市民營領軍標桿企業,成為青島在具身智能領域重點培育和扶持的對象。
“一場三區”機器人訓練場
機器人領域有個著名的“莫拉維克悖論”,即對人類越困難的事情,對機器越簡單;對人類越簡單的事情,可能對機器越復雜。
例如,機器人可以輕易地存儲和處理海量信息,遠遠超過人類;但要教會它如何抓取一個物體,卻需要數十年的技術積累。在實際訓練機器人時,物體的材質、現場環境等眾多因素都需納入考量,這就需要大量的訓練數據。業界普遍認為,機器人要達到成熟階段,所需的數據量通常以億計。
“尤其是獲取大規模、高質量且低成本的物理交互數據極為困難?!敝袊畔⑼ㄐ叛芯吭盒畔⒒c工業化融合研究所智能科技部主任王揚在2025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生態發展大會上表示,訓練數據稀缺已成為行業難題。
當前,業內對于數據的獲取,主要分為“真機”“仿真”兩種方式。“真機”,即在真實任務場景中采集數據。比如,特斯拉機器人進入汽車工廠訓練,在真實生產環境中采集數據;谷歌、智元機器人則自建“數據場”,如同為機器人開設“學?!?,這種方式獲取的數據質量高,但花費成本巨大。
“仿真”技術則利用仿真數據和合成數據來彌補真實數據的缺失,然而,基于仿真數據訓練的模型在應用到真實環境時,往往會出現誤差。
為進一步提升訓練數據量,加速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以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形式,加快建設機器人訓練場。
在訓練場中,機器人可以執行各類操作任務,不斷積累行為多模態數據,支撐算法和模型的訓練。訓練場設置模擬的真實場景,也能使機器人在“學習”后,直接進入真實環境上崗工作。

訓練場的搭建,讓機器人能夠更快地應用于現實場景。
青島同樣進行了布局。2025青島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生態發展大會現場,青島市啟動了具身智能機器人訓練場“一場三區”建設,將依托工業、康復、海洋等領域發展優勢,建設通用場景區、康復場景區、海洋場景區訓練場,建成國內領先的技術驗證高地,打造國內首個康復場景、首個海洋場景的具身智能機器人訓練場。
具體來說,通用場景區部署異構具身智能機器人集群,覆蓋智能制造、智慧家庭、商務服務等場景;康復場景區部署外骨骼機器人、上下肢康復機器人、手功能康復機器人等,覆蓋運動康復、認知訓練、神經重塑等場景;海洋場景區部署水下機器人、無人水面艇等海洋具身智能體,覆蓋海底地形測繪、油氣管道巡檢、漁業資源巡查等場景。
這些訓練場將成為青島具身智能技術迭代的“孵化器”。
擁抱康養、醫療
具身智能機器人想要快速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實現真正的商業化落地,離不開技術革新和應用場景。工業制造領域外,家庭、醫療以及康養同樣是具身智能重要的應用場景。
依托康復大學,以高新區為核心,青島正著力打造“中國康灣”,在醫療、康養方面有豐富的應用場景。
山東卓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業醫療”)是具身智能應用醫療領域的探索者。記者走進卓業醫療,其最新自主研發的3D結構光腫瘤微創手術機器人格外引人注目。醫用假人上方懸掛的機械臂設計精巧,相較于傳統笨重的工業機械臂,顯得更為靈巧。
“這款產品主要設計用于輔助醫生進行腫瘤精準穿刺定位手術。”卓業醫療的技術人員在演示中介紹,操作臺大屏幕能實時展示探測過程,該技術采用先進的3D結構光機器視覺超融合傳感定位,大幅縮減術前準備時間,減少掃描次數,提高定位精度,同時降低床旁空間占用,支持手動及自動配準功能,并已實現5G遠程手術操作。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卓業醫療目前已擁有百余項知識產權。為更好推動手術機器人服務臨床,卓業醫療的產品和技術已與北京301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青大附院等三甲醫院開展臨床合作。
康道(青島)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下肢外骨骼康復機器人采用人工智能交互技術,模擬人體正確功能步態,輔助患者獨立行走,抑制異常步態。機器人借助重心控制技術、機械腿驅動系統以及精準的落地行走反饋機制,能夠加速患者神經通路的重建進程,全面滿足因神經損傷而面臨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在不同康復階段的需求。
樂聚智家嘗試與養老機構探討合作,“夸父”機器人正在接受送水、送飯、送藥等任務訓練,涉及肢體接觸工作內容的訓練將在下一階段逐步展開。
青島建設“北方地區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和重要研發制造中心”,憑借這些企業的探索,逐漸有了答案。
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涌現,具身智能在青島正逐步構建起一個多元化、智能化的應用生態。這一生態不僅涵蓋了工業自動化、服務機器人等傳統領域,也拓展到了醫療、教育、家庭服務等新興領域。具身智能已走出實驗室,走進千行百業。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王振麟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