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部署,7月18日,由青島銀行主辦的“‘五篇大文章’·綠金青銀共贏共創大會”在青島成功舉行。本次大會以“綠融相伴,共赴山海”為主題,邀請了山東省重點熱力企業、水務企業及相關行業專家,通過“理念分享+技術展示+實地考察+方案共創”的創新模式,搭建起“技術+金融+場景”的三方撮合平臺,為清潔供暖產業提供全方位支持,展現了金融機構在服務國家戰略中的責任與擔當。
青島銀行始終堅持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為己任,近年來在綠色金融領域持續發力,通過產品創新、資源整合和模式優化,為綠色產業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成為推動綠色發展的金融中堅力量。
政策引領,金融賦能綠色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青島銀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金融“活水”作用,通過搭建“技術+金融+場景”的三方撮合平臺,助力清潔供暖產業突破發展瓶頸,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金融力量。
本次大會創新采用“理念引領——技術賦能——場景驗證——方案落地”的全鏈條對接模式,為清潔供暖產業提供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解決方案。

會上,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首先分享了全球綠色金融前沿理念,為與會企業提供國際化視野,深度剖析污水熱能行業的新機遇,也為國內本土化實踐提供了重要參考;青島銀行從金融解決方案出發,介紹了綠色金融、藍色金融產品服務體系及相關案例;科創藍新能源公司詳細講解了污水源熱泵技術原理及商業價值;全體參會代表實地考察了高新區污水能源站示范項目;最后通過圓桌研討,各方共同探討金融支持技術推廣的可行方案,形成了多項合作意向。



金融搭橋,破解技術落地難題
“過去改造鍋爐房最頭疼的就是貸款問題,現在青島銀行不僅創新熱力煥新模式,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還幫我們對接技術方,一周內資金到賬,利率降低了15%。”青島一家熱力公司經理的切身感受,生動體現了青島銀行的平臺價值。這一高效融資案例不僅展示了金融支持的高效性,更凸顯了青島銀行在連接技術供給方、需求方和政府部門中的橋梁作用。
科創藍新能源副總經理王鶴翔在技術宣講中提到:“1萬噸/天的污水可滿足20萬-25萬㎡建筑供暖需求。”實地考察的高新區示范項目的數據更具說服力——與傳統燃煤鍋爐房相比,新系統實現零排放,年節約成本超1000萬元,為清潔供暖技術的推廣提供了有力佐證。

青島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綠色金融要成為技術突破的‘助推器’,我們將持續強化平臺撮合功能,讓金融活水精準灌溉綠色產業,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平臺賦能,構建綠色金融生態圈
本次大會是青島銀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又一重要舉措。通過點對點解決企業融資難題,面對面推動產業技術升級,青島銀行以實際行動展現了金融機構在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中的使命與擔當。
在研討交流環節中,青島銀行重點展示了其“綠金青銀”平臺的三大優勢。通過構建產品體系,精準滴灌綠色產業。構建綠色金融場景化產品矩陣,截至2025年6月末,青島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已突破500億元,為綠色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通過資源整合,構建產業協同網絡,聯合技術企業、熱力公司、政府機構,提供從技術到市場的全鏈條服務,形成產業閉環。以青島高新區供熱項目為例,在政銀企三方合作下,青島銀行提出“綠色項目貸款+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的綜合服務方案,為企業提供9500萬元項目貸款,助力年減排二氧化碳1.2萬噸。通過模式創新,打造可復制樣板。“熱力煥新模式”是青島銀行在清潔能源產業的創新實踐,通過“政策紅利直通+銀行主動讓利”雙輪驅動,實現企業碳資產增值與產業發展互促,目前該模式已在青島落地3個能源站項目,覆蓋供熱面積260萬平方米,成為打造可復制的“熱力煥新”樣板工程,為其他地區綠色金融實踐提供了參考。
青島銀行表示將以此次大會為契機,持續深化綠色金融創新,賦能綠色產業升級,為構建低碳循環經濟體系貢獻更多金融力量,攜手各方共創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未來。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菁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