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所系。近年來,青島高新區加快構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制造業為支柱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新型工業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向智能化升級,在“智”造新賽道領跑未來。
加速“智造”引領
在瑞邦智能裝備(青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邦智能)的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們正在調試一條全自動機器人包裝整線。相比手動包裝,該產線可以自動完成石膏板的包裝和碼垛,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目前,該產線正在申請國家首臺套認定。
瑞邦智能是一家聚焦智能產線制造、研發的科技型企業,2020年落戶青島高新區,當地政府積極上門服務,整合科技、工信、住建等力量,在科研、場地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便利,助力企業先后獲評“科技型中小企業”“青島市雛鷹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榮譽。
聚焦智能制造這一支柱產業,青島高新區不斷壯大制造業產業集群。
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數字化車間。
作為國內領先的智能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提供商,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捷智能)積極賦能制造企業實現研發、生產、管理等全流程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科捷智能依托雄厚的前沿技術研發實力和柔性定制化生產能力,持續深化解決產業痛點、覆蓋全鏈路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服務,憑借在智能物流和智能制造集成領域的領先技術優勢,面向海內外市場積極布局,打造具有全球示范效應的標桿項目,有效提升中國智造方案的海外影響力和市場份額,為本市乃至全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強有力的數字化支撐。
科捷智能數字化產業園近日正式啟用,8.6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成為公司業務的核心引擎,集齊了鈑金加工、焊接、噴涂、機加、組裝等核心工藝能力,通過ERP、MES、WMS、IOT等數字化系統實現業務流程規范化、運營管理精益化、關鍵設備和工藝自動化。目前,科捷智能自主研發的模塊化智能產線正以每月1.2萬臺的速度下線核心產品,充分展現了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
夯實“質造”支撐
走進青島艾普智能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普智能)實驗室,工作人員正在操作一款公司自主研發的真空測試設備,檢測電機的定子是否符合質量要求。
電機是機械動力源的核心,精密檢測直接關乎制造業質量水平,但電磁干擾是影響電機檢測結果的重要因素。為此,艾普智能研發快速無損技術,替代傳統的耗時有損質量控制方式,創新性地將原先只能在實驗室才能開展的質量檢測方式引入生產線。“PD(局部放電)設備在復雜的電磁干擾環境下,容易導致測試結果誤判,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多用于實驗室環境。”艾普智能技術中心技術人員于文明介紹說,針對這一困擾檢測行業多年的問題,公司循序漸進開展研究,從電網輸入干擾、高頻開關設備傳導干擾、外部高頻輻射干擾入手,逐漸延伸到電磁干擾。經過15個月上百次實驗,技術人員解決了各種輸入干擾源的影響,并攻克了在線測試產品無損傷技術,開發的PD測試設備成功應用于生產線檢測環節。
艾普智能結合市場需求,瞄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方向,為某汽車頭部企業定制研發的成套驅動電機定子綜合測試設備于近日順利交付。該設備集成了交流耐壓、絕緣電阻、直流電阻、匝間測試、線圈電感及溫度傳感器電阻等多項核心檢測功能,打造了“一站式”智能測試解決方案,全面賦能企業高效生產。據悉,該設備具備高效自動化檢測能力,搭配工業計算機與Windows操作系統,并內置ARM高速處理器,數據處理全面快速,形成“裝夾-檢測-快速處理”的高效檢測閉環。
推動數智化轉型
青島高新區聚焦重點環節分領域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加快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支撐。
智能制造加速推進,中小企業成為制造業改造提升的重點,然而很多中小企業在面對數字化轉型時遇到難題:一方面,它們期待通過轉型提升生產制造能力;另一方面,又對大手筆投入改造抱有謹慎態度,不敢輕易嘗試。海克斯康測量技術(青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克斯康)提供的解決方案,解決了企業轉型的后顧之憂。
“海克斯康搭建了以基礎工業軟件和物聯網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依托平臺將企業共性需求沉淀出來打包形成解決方案,助力中小企業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式轉型升級。”海克斯康商務運營事業群高級顧問孫智宏介紹說,以工業軟件為例,海克斯康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共性需求,打造了工業軟件生態平臺,中小企業通過按需付費的方式,無需煩瑣操作,即可線上完成產品全周期的數字化管理。過去幾十萬元的軟件,如今應用成本僅為此前的1/10。數據顯示,2024年,青島高新區25家企業的60余款軟件進入省市軟件供給白名單,4家企業獲評青島市場景應用實驗室,2家企業獲評青島市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41家企業入選“青島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企業”。
作為科技部批準的國內首家機器人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目前青島高新區已集聚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0余家,擁有省級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13家、市級以上技術創新中心126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92%,全力打造長江以北智能制造產業發展的集聚區與核心區。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封滿樓 通訊員 肖玲玲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