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6日,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通浚”輪和“浚廣”輪在江蘇啟東成功下水,這兩艘35000立方米艙容等級的超大型耙吸挖泥船,一亮相就拿下“亞洲最大”“世界領先”的頭銜,堪稱疏浚領域的“國之重器”。
這對“疏浚雙胞胎”從頭到腳都透著“中國智造”的底氣。從概念設計到智能系統開發,從中船708所的船舶設計到上海振華重工的建造,全鏈條實現“國輪國造”,198米的船長、38.5米的船寬,再加上18米的型深,讓它們擁有了亞洲第一的35000立方米泥艙容量,最大挖深更是能達到120米,相當于把耙頭伸到40層樓高的海底“作業”。

別以為它們只是“大塊頭”,智能化水平更是拉滿。自主研發的“一鍵疏浚”和“浚駕合一”系統,讓1名船員就能搞定航行和施工全流程,從挖泥、運泥到吹填,全鏈條智能作業。不僅如此,它們還特別“能干”,強破土、大挖深、遠運距、長吹距樣樣在行,港航疏浚、深遠海取砂、吹填造陸甚至深海采礦都能勝任,八級風浪里也能穩定作業,90分鐘就能把3.5萬立方米的泥艙裝滿,裝載效率穩居世界前列。

更值得驕傲的是,這兩艘挖泥船的誕生,背后藏著滿滿的創新。建造時采用“數字化船塢+模塊化建造”,效率直接提升20%,從設計到裝備,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中國企業的智慧。它們的成功下水,不僅標志著中國疏浚裝備從“跟跑”徹底邁入“領跑”行列,更是我國從“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轉型的生動縮影。未來投用后,還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疏浚船隊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助力中國從疏浚大國穩穩邁向疏浚強國。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