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東眾成清泰(青島)律師事務所與韓國法務法人時雨聯合主辦的“企業出海法律實務交流會”在青島舉行,這不僅是對企業“走出去”過程中法律需求的精準回應,也標志著山東眾成清泰律師事務所在構建法治協作體系、護航區域經貿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企業出海法律實務交流會現場
構建跨境法律服務“生態共同體”
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交流會打破了單一機構的服務邊界,構建了涵蓋中韓法律界、經貿促進機構、行業協會的立體化協作網絡。“近年來,我國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動力和熱情持續高漲,韓國成為我國企業投資興業的熱土。”眾成清泰(青島)律師事務所主任林揚表示,此次交流會讓企業在出海過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我們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讓更多中國企業了解韓國的投資環境與法律體系,同時也為韓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雙向支持,真正實現規則互通、機遇共享。”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青島代表處首席代表金倫希從區域合作視角說道。
解決企業出海痛點難點
韓國法務法人時雨合伙人律師柳承昊以“中韓跨境商事爭議解決方式及案例解析”為主題,通過典型案例展開分析,揭示了跨境糾紛的“隱性陷阱”。
韓國租稅法學會監事崔奎煥以真實案例為切入點,講解中國企業投資韓國的稅務風險與防范要點,助力企業降低稽查風險。
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青島代表處科長馬國瑞詳細介紹韓國重點鼓勵外資領域及配套優惠政策,為企業勾勒清晰的投資“全景地圖”;
“某些企業出海失敗,不是因為市場判斷失誤,而是忽視了法律合規這一基礎工程。專業的跨境法律服務不是‘成本負擔’,而是‘投資增值’。”青島仲裁委員會上合示范區國際仲裁院院長藍斐在交流會現場提出“企業出海全流程法律服務方案”。
交流會上,中韓專家圍繞企業出海最關心的法律實務問題展開深度分享,既有宏觀政策解讀,又有微觀案例剖析,形成了一套可操作、可落地的解決方案。
從“單點服務”到“規則互認”
從微觀層面講,本次交流會為青島及周邊企業提供了“家門口”的跨境法律服務,涉及新能源、跨境電商等多個領域。一名參會的青島跨境電商企業負責人表示:“聽完專家分享才發現,很多風險是可以提前防范的,這為我們下一步拓展韓國市場吃了‘定心丸’。”
從宏觀層面上看,本次交流會標志著中韓跨境法律服務從“零散化”向“體系化”轉變,其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為東北亞區域法治協作提供了“眾成清泰方案”。通過法律服務的深度對接促進“規則互認”,是破解經貿合作壁壘的關鍵路徑。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也是跨境合作的通用語言。當中韓企業在同一個法律框架下明晰權利和義務,當爭議能通過雙方認可的機制高效解決,東北亞經貿合作的潛力才能真正釋放。隨著中韓法律服務協作的不斷深化,將有更多中國企業披上“法治鎧甲”勇闖國際市場,在東北亞經濟圈的沃土上,書寫跨境合作新篇章。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劉瑞東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