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水電氣管理涉及部門多、領域廣的特點,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主動聯合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青島市城市管理部門、青島市水務管理部門及國家電網青島供電公司等,共同制定《青島市民用“三表”計量監督管理聯合工作制度》,建立轉供電監管協作機制,系統構建了跨部門高效協作“四項機制”——工作調度通報機制、部門研判會商機制、線索收集移交機制以及聯合督導調研機制。
“我們通過周調度實現信息實時共享,不再是各干各的,而是真正擰成一股繩。”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僅如此,面對群眾反映的復雜問題,該局建立部門研判會商機制,組織相關部門采取“一事一議”聯合研判,統一處置標準,改變了以往標準不一、多頭處理的局面。線索移交機制則讓數據“活”了起來,兩萬余條12345熱線投訴被精準篩選、跨部門流轉,形成監管合力。
同時,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堅持以信息化手段推動監管方式創新,對接國家電網APP中的“轉供電費碼”,搭建開放透明的“轉供電監測眼”監管平臺,實現對轉供電收費全時段、全過程監管。“我們通過‘轉供電費碼’把復雜的電價政策轉化成一眼就能看懂的‘紅黃綠’三色碼,老百姓掃碼就能監督,發現問題可以直接投訴,監管不再是部門‘獨角戲’。”該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線下,青島市市場監管局通過開展“你點我檢”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和市民走進實驗室,“零距離”體驗計量檢測過程;組織專業服務隊深入社區、園區開展“計量服務進社區”活動445場,覆蓋超過10萬人次。“‘轉供電監測眼’監管平臺真正串聯起了政府、企業和用戶,投訴24小時內響應,形成閉環處理。”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表示。據了解,政府部門通過該平臺統籌調度,建立投訴24小時響應機制;供電公司可實時接收風險預警,主動核查“紅碼”主體;終端用戶可直接投訴至監管端。
為實現全鏈條覆蓋,青島市市場監管局著力構建覆蓋水電氣計量監管全流程網絡體系。該局嚴控源頭質量,組織對全市31家民用“三表”生產企業進行全覆蓋檢查,抽檢民用“三表”600批次,杜絕不合格計量器具流入市場;強化過程管理,對全市47家水電氣公用企業實施全覆蓋檢查,建立1265萬只在用表具動態臺賬,建立全市2087個轉供電主體清單,并對用電量前50名的工商業戶進行全覆蓋檢查,制定《民用“三表”生產企業現場檢查指南》《民用“三表”公用企業計量、價格現場檢查指南》“兩份指南”,為基層監管提供標準化實操指引;嚴查違法行為,通過制定專項整治問題清單,開展聯合執法,實施問題銷號管理和信用黑名單制度。截至目前,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共查處水電氣領域計量價格違法案件16起(計量5起、價格11起),退還多收價款79.8萬余元,罰沒款10.6萬余元。
在推進水電氣整治過程中,青島市市場監管局以技術攻關突破計量監管瓶頸。針對DN50以上管道水表拆裝成本高、周期檢定難問題,該局在全省率先探索在線監測模式,研發專用工裝實現現場校準,使單表送檢時間從3天縮短至4小時,大幅降低企業運維成本。同時,青島市市場監管局成功突破天然氣遠程貿易結算中的計量難點,對體積修正和天然氣成分等關鍵參數實施檢校監督,保障遠傳結算的公平公正。
一項項技術的突破,一條條機制的建立,最終目的都是守護好千家萬戶的公平與透明。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聚焦民生關切,把從“三表”監管中探索出的有效模式延伸至更多領域,讓監管的力度、技術的精度真正轉化為民生的溫度,為城市治理現代化寫下更多生動注腳。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