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百果溪谷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片區,一本特殊的“幸福賬本”正被用心書寫。每一頁都記錄著花果的芬芳、政策的溫度與百姓的笑容——從櫻桃樹下的增收故事,到咖啡香里的青春創業;從節慶活動的熱鬧場景,到品牌溢價帶來的真金白銀。這里以花果為媒、政策為翼,讓鄉村振興的紅利看得見、摸得著,真正轉化為農民群眾沉甸甸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政策打底:破解“豐產不豐收”的增收密碼
幸福賬本第一頁,寫滿的是政策扶持的“硬核支撐”。
百果溪谷片區占地25.7平方公里,涵蓋12個村莊、3430戶、1.2萬余人,是北宅街道在“五谷九峰”總體規劃布局下,緊扣“青島都市鄉村生態新家園”定位,整合大嶗櫻桃谷與五里溪谷,構建“一軸攜兩心、兩谷十二珠”的發展格局,打造集綠色生態與富民強村于一體的省級農文旅融合片區。
針對以往果農“品質種得好卻賣不出價”的難題,嶗山區農業農村局與北宅街道打出“技術+資金+渠道”的組合拳。技術賦能:嶗山區農業農村局與高校合作,組織農技培訓50余場,覆蓋果農3000余人次,果實甜度平均提升2-3度;產業延伸:指導農戶拓展藏紅花、嶗山仙菊等高附加值作物,開發櫻桃果酒、果脯、復原唐代“狀元櫻桃酪”及“狀元櫻桃宴”,形成“四季有收”的多元化收益模式;品牌塑造:打造“大北小宅”文創IP,舉辦“云端櫻桃節”,在上海等地開展推介活動,推動“北宅櫻桃”入選“青島優品”認證名錄,嶗山仙菊炙菊茶、白舞茸酒、茶樹花油化妝品等深加工產品相繼落地,產業鏈不斷延伸,附加值顯著提升。
節慶搭臺:讓“土特產”變身“流量密碼”
幸福賬本第二頁,是農文旅融合的“人氣賬單”。
作為“中國櫻桃之鄉”,北宅街道以節慶為引擎,激活鄉村活力。青島櫻桃花節、北宅櫻桃節影響力不斷擴大,“無人機燈光秀”“櫻桃盲盒”等新玩法,吸引年輕群體關注,傳統農業煥發新活力。
節慶效應持續放大,形成“辦一次節、活一片村、富一方人”的良性循環。2025年第三十屆北宅櫻桃節再掀熱潮,農家樂、民宿、土特產銷售全面升溫,鄉村“煙火氣”正轉化為群眾“錢袋子”。
生態筑基:繪就“綠水青山”的宜居畫卷
幸福賬本第三頁,是綠色發展的“生態賬單”。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片區以生態保護為筆、環境整治為墨,推進“路暢水清、村美人和”的和美鄉村建設。按照“一年起勢、兩年見效、三年成型”目標,實施百果景觀帶環山路、美麗河道、山地景觀公園等21個項目。
創新推行“一二三四五”工作法和“4+3+3”垃圾分類模式,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衛生廁所普及率、鄉村道路硬化率“四個100%”。片區公交線網全覆蓋,新建5處生態停車場,新增1000個車位,基礎設施全面升級,村民生活品質顯著提升,正朝著城鄉融合共創的“都市鄉村”邁進。
人才歸巢:咖啡香里的青春創業賬
幸福賬本第四頁,是青年返鄉的“未來收益”。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借助靶向引進人才、鄉村振興帶頭人等人才激勵政策,北宅街道“村咖經濟”成為亮點。引入印尼火船咖啡集團,打造“魯滇咖啡產業協作示范點”,15家由青年才俊開設的特色咖啡館在北宅街道落地生根。同步推動“村咖+民宿+露營+特色園區”融合發展,構建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手沖咖啡與櫻桃果脯同臺,露營基地與民宿集群共生,百果溪谷不僅有田園牧歌,更有青春律動。
青島優品:好產品賣出“好價錢”的增值賬
幸福賬本第五頁,是品牌建設的“增值密碼”。
從膠東機場“北宅好品”專柜,到直播帶貨訂單不斷;從地鐵廣告到全國展會,“北宅紅”“北宅好品”等區域公用品牌統一標準、包裝與營銷,打通“從田間到餐桌”全鏈條。
櫻桃啤酒、仙菊茶走進城市家庭,品牌賦能讓“土特產”身價倍增。2024年,“北宅櫻桃”入選“青島優品”,真正實現“好產品好價格”。
共建共享:人人都是“股東”的分紅賬
幸福賬本最后一頁,是共同富裕的“民生賬單”。
片區深化黨建統領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成立黨建聯盟5家,建立人才庫、項目庫、資源庫等,推動“鄉村公共資源+強村共富公司”模式落地,已成立強村共富公司13家。堅持“政府引導、企業運營、村集體入股、農戶參與”機制,讓農民深度融入產業鏈:創新性成立青島大嶗櫻桃谷文旅管理有限公司運營大嶗櫻桃谷,2022—2024年累計實現營收近200萬元,帶動村集體增收100萬元;三樹新村“林果+菌菇”立體種植項目,仿野生食用菌效益超預期;引入青島農業大學團隊,培育高端西紅柿,預計畝產值達15萬元。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黃元暉
責任編輯:李賽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