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提升無障礙出行服務水平,打造更有溫度、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公交服務體系,近日,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嶗山巴士公司特邀青島市無障礙促進會會長姜啟紅一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交體驗官”無障礙專題活動。通過“培訓+實操+體驗”的全流程互動,真正走進特殊需求人群的出行場景,推動公交服務從“有”到“優”的深化提升。

深度培訓:從“心”理解,用“專業”服務
在活動中,姜啟紅以視障人士的親身經歷,為嶗山巴士第五分公司一線駕駛員帶來了一場深刻而實用的無障礙服務培訓。“如何引導視障乘客上下車?”“怎樣協助輪椅乘客安全固定?”——圍繞這些日常服務中的關鍵問題,姜啟紅不僅細致講解操作規范,更從特殊乘客的心理需求和體驗感受出發,強調“尊重隱私、適度協助”的服務原則,幫助駕駛員真正理解服務背后的意義。駕駛員們認真聆聽、積極互動,紛紛表示這場培訓“既解渴又走心”。

實景教學:新舊車型對比,彰顯服務進階
在車廂實景教學環節,姜啟紅首先就現有部分老舊車型無障礙設施不足的情況,向駕駛員們詳細講解了如何通過規范的人工輔助方式,安全、穩妥地協助輪椅乘客上下車。隨后,參與活動的成員共同登上一輛新引進的純電動公交車進行體驗。新車配備了可一鍵翻轉的無障礙踏板,極大地方便了輪椅乘客自主通行。姜啟紅說:“從依賴人工輔助到裝備智能化設施,這一轉變不僅標志著公交硬件的迭代升級,更生動體現了青島公交在推動包容性出行方面的持續進步與誠意。”

情景模擬:電話預約,助力盲友“無憂出行”
隨后,嶗山巴士第五分公司212路駕駛員李剛師傅駕駛無障礙公交車,載著“體驗官”們開啟了一段模擬運營。在錯埠嶺公交站點,現場開展盲人電話預約乘車的實戰模擬。姜啟紅作為“體驗乘客”,通過熱線電話提前預約車輛,駕駛員接到預約信息后精準響應,實現了“車等人”的暖心服務。姜啟紅說:“電話預約極大降低了盲人乘客的出行不確定性和焦慮感,是一項真正實用、高效的便民舉措。”
從“有”到“優”:嶗山巴士的無障礙服務探索
事實上,此次活動并非嶗山巴士公司首次嘗試推動無障礙服務,而是其長期堅持、不斷拓展的延續。多年來,公司始終以“讓特殊群體出行更有溫度”為目標,用點滴行動織就一張溫暖的“無障礙出行網”。
清晨的嶗山海邊,志愿者推著輪椅緩緩駛向沙灘,與脊髓性肌萎縮癥患者一同等待日出的瞬間,逆光中的身影,成為他們心中難忘的溫情。節假日里,駕駛員義務帶著殘障朋友環游青島,讓他們也能“坐著公交看風景”,共享城市的美麗與脈動。

在與青島盲校的合作中,嶗山巴士堅持開通愛心接送“直通車”,無論是返校還是回家,總有公交志愿者準時守候在校門口,接力提供高鐵與機場的銜接服務。多年如一日的守護,讓孩子們親切地稱駕駛員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團隊成員還專門制作了“關愛牌”,為行動不便的乘客出行開辟綠色通道。乘客可提前電話預約,告知乘車的時間和地點,公交駕駛員將會時刻關注乘客情況,每位預約的乘客都會得到特殊待遇和周到服務。為了能夠讓更多盲人市民順利乘坐公交車,公交志愿者走訪盲人按摩醫院等盲人較多的場所,了解盲人出行需求,主動為他們制作“盲文線路牌”,駕駛員看到乘車牌就會幫助他們上下車。“盲文線路牌”受到盲人乘客的歡迎。

文明注腳:從細節到體系的全流程優化
無障礙不僅是硬件的配置,更是文明的體現。嶗山巴士公司通過常態化培訓、志愿服務實踐和設施更新改造,將“體驗——反饋——優化”閉環融入服務提升全過程,讓“看得見、摸得著”的細節不斷優化,“感受得到、記得住”的溫暖持續傳遞。未來,嶗山巴士公司將繼續與青島市無障礙促進會等社會組織保持密切溝通,定期開展無障礙服務能力培訓,積極探索智慧化無障礙出行解決方案,切實打造讓特殊群體安心、放心、暖心的公共交通環境,讓無障礙出行真正成為青島這座城市文明的溫暖底色。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