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之濱、膠州灣畔,一座因海而興的城市,正以船舶工業為舟楫,駛向海洋強國的深藍未來。2025年9月,由青島市社科規劃項目立項、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出品、李彥節主編的《青島船舶工業史》正式發行。
該書由青島出版社出版發行,匯聚百余家企事業機構的智慧,以八個篇章、四百余頁的篇幅,首次系統梳理了青島自先秦至今的船舶工業發展歷程。它既是一部新老造船人的集體記憶錄,也是青島這座城市“向海圖強”的歷史見證。
溯源青島船舶發展歷史 探尋船舶工業文明
青島作為天然良港,背靠陸地、三面環海,水域常年不淤不凍,獨特的地理條件使其自古以來就是海洋漁業、港口建設和航海貿易的重要樞紐。這種“向海而生”的天然優勢,為城市船舶工業的發展奠定了根基。

記者獲悉,《青島船舶工業史》以歷史脈絡為主線,系統梳理了從先秦時期的海洋活動、秦漢隋唐時期的航海貿易與造船技術發展,到元明清時期的港口建設和船舶技術進步,再到近代船舶工業職業教育興起、現代船舶工業體系建立、改革開放后技術引進,直至新世紀綠色船舶與智能船舶發展的全過程,串聯起青島船舶工業的發展脈絡,展現了青島輝煌的船舶工業文明。
百企百態 呈現產業全景
全書以時間軸為經,以機構發展史為緯,系統梳理了青島140余家企事業機構的發展歷程。這些機構既涵蓋山東海事局、中國船級社青島分社等事業單位,又包含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等船舶與海洋工程龍頭企業,更延伸至船舶設計、海洋工程配套、職業院校與科研機構等全產業鏈主體。各章節既獨立成章又有機銜接,完整勾勒出青島船舶工業從傳統到現代、從單一到多元的全景圖譜。
在內容呈現上,圖書不僅記錄企業成長軌跡與技術突破,更通過豐富史料還原歷史語境——這些史料既包括《山東省志》《中國造船通史》《膠澳發展備忘錄》《青島市志》等權威文獻,也融入了山東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內部資料及各企事業單位提供的原始檔案。這種“史事結合”的寫作手法,讓靜態史料與動態發展相互印證,使本書成為一部鮮活的工業史實錄,堪稱“活的青島船舶工業史”。
留存城市記憶 啟航新程
作為獻給青島船舶工業奮斗者的致敬之作,《青島船舶工業史》不但是面向海洋事業愛好者的珍貴禮物,更是青島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工業文史檔案。它既為新老造船人保存了珍貴的集體記憶,也為關注海洋經濟與船舶工業發展的讀者提供了權威的歷史參照與產業分析。翻開書頁,讀者能具體觸摸到青島船舶工業的變遷軌跡:既可感受古代造船匠人的智慧,又能體驗現代智能船廠的科技脈搏;既能追溯百年老廠的變遷歷史,又能展望綠色船舶的未來可能。
《青島船舶工業史》的出版留存了城市的集體記憶,為關心海洋事業發展的讀者打開了了解青島船舶工業的窗口,更是為新時代船舶工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歷史鏡鑒與智慧啟迪。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佳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