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青島四方機廠1900園區內,一座由老廠房改造的高鐵主題科技館正式亮相。這里曾是中國火車頭的誕生地,如今通過“科技+文化”的跨界實驗,成為城市工業遺址活化的新樣本。從上海楊浦濱江到北京首鋼園,工業遺產改造已成城市更新熱點,而四方機廠的實踐,為“如何讓老廠房既保留歷史溫度,又擁抱未來產業”提供了新答案。

擎“國家名片”之幟: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與文化強國的雙向奔赴
高鐵,這張閃耀全球的中國國家名片,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標志性成果。從追趕到領跑,從制造到創造,從創造到智造,中國高鐵實現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全面自主創新的跨越式發展,不僅重構了國人的時空觀念,更向世界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的創新偉力,創造了令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與中國奇跡。
為充分展示新時代交通強國標志性成果,扎實推進文化強國戰略,中車在青島打造中車四方文化科技館,展館以高鐵為主題,以“點燃少年探索之火”為出發點,突破傳統展館的靜態陳列模式,打造了集場景沉浸、互動體驗、科普教學、文化傳承與藝術審美于一體的多元科技空間,讓大國重器變為可觸可感的真切體驗。

從蒸汽機車的蹣跚起步,到內燃機車的鏗鏘前行,再到高速動車組的風馳電掣,中國軌道交通的發展軌跡,是一部濃縮的國家現代工業文明史詩。中車四方文化科技館深度挖掘這一歷史脈絡,在展館內系統呈現中國鐵路工業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創新文化與精益文化,回溯中共青島地方黨組織的孕育歷程,還原青島早期工人運動的熱血場景,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通過實物展品、影像資料與互動裝置,將鐵路人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甘于奉獻的敬業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具象化,讓觀眾在回望歷史中感悟工業文明的厚重積淀,在觸摸當下中感知國家名片的硬核實力。
融“大國品牌”之溫:開啟工業文旅升級與體驗革新新篇章
當工業文旅告別隔著玻璃看展品的單向傳播模式,中國中車以大國品牌的人文關懷與價值內核,打破工業的冰冷感與大眾體驗之間的隔閡,推動工業文旅從靜態展示,向深度參與重塑、從工業記憶陳列向情感共鳴傳遞升級,為這一業態開辟出有溫度、有深度、有共鳴的全新發展空間。

作為世界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的領軍品牌,中車將這份溫度注入中車四方文化科技館的每一處設計,在科普體驗層面實現突破性創新,把高鐵領域的尖端技術(如車體輕量化技術、列車制動系統、空氣動力學設計等)與中小學課標深度結合,以硬核科普+原理游戲的方式拆解復雜知識。在這里,觀眾可以體驗高鐵工程師角色,感受大國重器完整的研發及制造過程,深度參與列車設計、車體焊接、列車總裝、列車試驗驗證等環節,通過體感觸摸式探索互動、職業角色扮演、技術問答闖關挑戰、分組競技競賽、多媒體交互等方式,體驗高鐵如何做到“又快又穩又安全”的奧秘,通過沉浸式技術探索,體驗真實高鐵模擬駕駛、微縮實景夢幻沙盤、未來軌道交通暢想等。
展館內的中車文創長鳴火車模型俱樂部,將這份體驗延伸至文化認同與國際視野層面,俱樂部以連接世界的旅程為核心場景,打造“一帶一路”等主題互動區,讓觀眾在“坐著火車看世界”的體驗中,感受中國高鐵“走出去”的國際格局;以寓教于樂的科普實踐為紐帶,將技術突破成果融入趣味活動,孩子們可以親手操控復興號等中國特色火車模型,深入了解不同車型背后的技術特點與文化內涵。這種玩中學、學中悟的模式,不僅讓親近鐵路文化變得輕松有趣,更在潛移默化中培育著新一代的文化認同與探索熱情,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長。
展館所在地青島中車四方智匯港園區為工業文旅的長效發展提供支撐。園區將依托中車的產業優勢,吸引文化科技領域優質企業集聚,構建文化+科技+制造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傳統文化產業的數智化升級,助力形成體驗場館+產業生態+創新研發的閉環,為工業文旅的持續革新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讓有溫度的工業文旅成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聚“高鐵科普”之力:點燃民族復興與交通強國澎湃動能
作為服務公眾的公共文化空間,中車四方文化科技館始終以賦能全民科學素養、涵養家國情懷為核心定位,面向社會推出愛國主義、大國重器、勞動實踐、工業科技、社會責任等主題研學與科普教育活動,既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文化生活的需求,更搭建起一座連接大眾與大國制造的橋梁。

在這里,知識探索不再是枯燥的理論灌輸,而是沉浸式的全鏈條體驗,從親手拆解高鐵核心部件模型、解鎖“列車如何實現350公里時速”的技術原理,到模擬參與列車研發流程、理解“從設計到成品”的科學邏輯;從化身高鐵工程師、體驗車體焊接的精準工藝,到通過職業角色扮演、萌發對科技報國的職業向往,展館以劇情化敘事串聯起每一個體驗環節,用故事化表達解讀復雜知識,靠場景化設計營造沉浸氛圍,讓原本抽象的高鐵技術,轉化為可觸摸、可參與、可感知的具象體驗,讓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觀眾都能在互動中感受科技魅力,在實踐中深化對大國重器的認知。
中車四方文化科技館的落地,不僅是一座展館的啟幕,更是一次科技育人、文化鑄魂的實踐探索,它讓國民在見證高鐵技術突破的過程中,讀懂自主創新、大國自立的厚重分量;在回溯中國軌道交通百年變遷的歷程中,感悟薪火相傳、大國自信的精神力量;在體驗中國速度、中國品牌的激情與震撼中,傳遞砥礪奮進、大國自強的時代能量。
從展館內點燃的少年探索之火,到輻射社會的科普影響力,這座以高鐵為魂的文化科技館,正以獨特的方式同頻時代脈搏,用速度為尺丈量民族復興的征程,用科技為筆書寫交通強國的答卷,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與創新活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辛小麗 宋大偉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