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青島市博物館教師聯盟啟動儀式在該館學術報告廳舉行。此次活動由青島市博物館牽頭,匯聚青島市大中小學校多學段、多專業教師力量,而李滄區教育領域多位名師的深度參與,成為聯盟開啟新征程的重要支撐——以青島市張永梅名師工作室為紐帶,青島第六十一中學正高級歷史教師張永梅、青島永寧路小學教育集團黨支部書記兼校長楊劍英、李滄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初中歷史教研員侯春光、青島第六十一中學教導處副主任張娟娟等李滄教育骨干應邀出席,為館校協同育人注入“李滄力量”。
青島市博物館教師聯盟啟動儀式
青島市博物館始終將教育置于核心位置,在館慶60周年系列活動的重要節點推動教師聯盟成立,旨在搭建更精準的資源對接平臺,而李滄區長期以來在館校合作中的實踐經驗,也為這一平臺的落地提供了寶貴參考。
在教師代表發言環節,張永梅作為中學教師代表,以“館校合作中的實踐與研究”“館校合作中的教師成長”為核心,分享了李滄區學校與博物館聯動的豐碩成果。在學生實踐層面,選拔培養“青博小志愿者”,引導學生深度參與博物館公益講解,讓李滄學子在實踐中觸摸歷史,感受責任擔當;在教師成長層面,依托“流動的課堂”雙師教學、“e歷史”文博公益大講堂、暑期名師歷史課堂等項目,李滄區教師團隊實現了教學能力和教育情懷的大幅度提升;在理論研究層面,通過“館校合作”育人論壇開展專項課題研究,相關成果斬獲多項省市教學成果獎,為區域教育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張永梅老師作為中學教師代表發言。
“自2017年開啟館校合作以來,區域內外學子的視野不斷拓寬,探究未知的欲望被持續點燃,教師團隊也在錘煉內功中形成了獨特的教學智慧。”張永梅感慨道,她代表李滄區教師團隊表達了“感恩與青博相遇,感謝青博信任”的心聲,并承諾未來將繼續攜手青島市博物館,進一步拓展活動的時間與空間維度,讓李滄區更多師生乃至社會大眾共享文化教育紅利。
在主題研討環節,李滄區教育工作者圍繞“館校協同育人”提出了極具針對性的建議,為聯盟發展指明方向。楊劍英提出,博物館是兼具文化性與教育性的“大學校”,其教育功能應放在首位,尤其在小學啟蒙階段,需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興趣偏好,設計適配低學段思維的互動元素,讓文化啟蒙更接地氣;侯春光建議,可通過開發文物體驗模型、舉辦文創市集、繪制文物繪本等具象化形式,增強學子對博物館資源的感知度,推動博物館教育與學校課堂無縫融合;張娟娟結合教育實際指出,在理化自招背景下,依托博物館平臺為學生開展人文教育,能夠實現“理科思維”與“人文素養”的平衡發展,同時借助科技手段,還能為學生提供探索人類歷史的前沿視角,助力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少年。
青島市博物館教師聯盟首批成員。
此次青島市博物館教師聯盟啟動儀式,不僅為全市館校合作打開了新視野,更成為李滄區教育資源與博物館文化資源深度整合的關鍵新起點。未來,李滄區將以聯盟為核心依托,聯動小學、中學、大學全學段教育力量,通過協同開發精品課程、共辦教育研學活動,讓更多學子在深厚的文化浸潤中筑牢自信根基,成長為兼具文化底蘊與時代精神的棟梁之材。
熒熒微光,聚之成炬。期待更多教育工作者以己之微光匯入聯盟,凝聚成推動李滄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照亮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公曉璇 通訊員 張永梅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