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為期八天的“鄉聚前河·共富新程”2025年大場鎮田園音樂節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場鎮前河岔村圓滿收官。作為一場融合“音樂+田園+文旅”的創新型節慶活動,本屆音樂節依托“前河小院”共富項目,打造集視聽盛宴、農事體驗、文化傳承于一體的沉浸式田園嘉年華,累計吸引游客超2萬人次,成為今秋備受矚目的文旅盛事。
多元業態融合,打造沉浸式“新體驗”
以村內百年古銀杏樹為核心,此次音樂節突破傳統舞臺邊界,營造出多層次、立體化的活動空間。其中,主舞臺區以“歸鄉拾音,樹下團圓”為主題,接連呈現民謠、搖滾、爵士、民族音樂等20余場精彩演出。現場,自然意境與藝術演繹渾然一體,“落葉伴音符起舞,古樹與舞臺相映”,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融合體驗。
“在城市里聽演唱會很正常,但在百年古樹下聽搖滾樂,這種奇妙的碰撞感太震撼了!”游客王彤興奮地告訴記者,“這不僅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回歸鄉野的心靈之旅?!?/p>
除音樂演出外,此次音樂節還精心策劃了“月滿華誕”濃情研學游。挖紅薯、摘葡萄、古法炒茶、傳統釀酒等一系列沉浸式農事與手作體驗,讓親子家庭在勞作中領略收獲的喜悅,在指尖觸摸文化的傳承。
表演活動
“帶孩子來,就是想讓他知道餐桌上的食物從哪里來?!辈簧偌议L紛紛表示,“這種親身體驗比書本上的知識更直觀、更深刻,孩子玩得開心,也學到了很多,非常有意義。”
構筑共富基石,激活鄉村“新動能”
本次音樂節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大場鎮精心打造的“前河小院”共富項目。該項目由大場村、匯水灣村等8個行政村聯合組建的青島八正強村共富公司統籌運營,通過盤活前河岔村130余套農房、640余畝農田和210余畝林地等閑置資源,成功將“沉睡資源”轉化為“共富資產”。
其中,科創板塊將打造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軟件開發、動漫制作等青年創客空間,以及種苗研發、土壤改良、農機裝備研發等農業實驗室;商業板塊將布局酒坊、豆腐坊等傳統作坊,田間茶肆、鄉村垂釣等休閑場景,農家土灶、河畔燒烤等特色農家宴,為企業定制“企業之家”品牌展示小院;文旅板塊將設置非遺傳承、手作體驗等文創工作室,菜園“認養”、農耕體驗、果蔬采摘等農業研學區,星空露營等特色團建基地和主題民宿。
截至目前,“前河小院”以“體驗原鄉原味”為定位,已打造出集農家美食、親子研學、農事體驗、文化創意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振興新場景。項目首批8個特色業態已進駐營業,為音樂節提供了豐富的配套服務與體驗基礎。同時,“我在大場有塊田”農田認領計劃作為項目的創新延伸,已吸引23家企業參與,成為連接城市與鄉村、促進集體增收的重要紐帶。
文旅賦能鄉村,帶動共富“新成果”
本屆音樂節的成功,不僅在于文化活動的精彩,更在于巧妙地將流量轉化為“留量”與“銷量”,周邊農戶的農產品、特色小吃銷量等均實現顯著增長,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了群眾口袋里的“金山銀山”。
“本次音樂節也是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村民參與’鄉村振興新模式的新實踐,通過深度挖掘本地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以音樂為媒介,打造了一個展示大場鎮特色、帶動農民增收、促進產業融合的平臺。”大場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這一模式,將其打造成為具有持續影響力的文旅品牌?!?/p>
據悉,大場鎮將以此次音樂節為契機,進一步整合區域文旅資源,規劃建設特色民宿集群,開發常態化研學課程,打造四季皆宜的旅游目的地,讓“音樂節的經濟效益”轉化為“鄉村振興的持久動力”。
秋意漸遠,余韻悠長。2025大場鎮田園音樂節不僅為游客帶來了難忘的歡樂盛宴,更以創新實踐為鄉村振興寫下生動注腳,奏響了文旅融合促進共同富裕的嶄新樂章。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范鎮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