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黃金周的青島,秋雨后天氣漸涼,青島地鐵線網卻涌動著濃濃暖意。從早晚高峰的人潮中到連綿雨天的站臺里,從緊急救援到雨天守護,從貼心幫扶到失物尋回,青島地鐵工作人員用責任筑牢安全防線,用細節傳遞服務溫度,讓“暢達幸福”化作每一次幫扶、每一份守護,浸潤在乘客出行的每一個瞬間。

與時間賽跑 站臺緊急救援
10月3日,臺東站迎來國慶出行高峰。當班行車值班員李宏業接到通知,即將進站的列車內,一名64歲女性乘客突發不適暈倒。副站區長楊蕾、值班站長郭宇、張博聞訊立刻奔向站臺。跟車值班站長夏金濤將乘客攙扶下車,楊蕾第一時間接住乘客。為避免乘客頭部直接接觸地面受寒,她伸出雙手穩穩墊在乘客頭部。郭宇、張博迅速設置屏風,留出休息空間并引導現場。

楊蕾始終保持跪地托扶的姿勢,輕聲安撫,密切觀察乘客狀態,直到120急救人員趕到。長時間的同一姿勢讓她雙腿發麻、手臂酸脹,但她未曾挪動分毫。“跪地一托”托起的不僅是安全承諾,更是青島地鐵服務的溫度。
雨天見真情 車站化身溫暖驛站
國慶期間連綿降雨,青島地鐵迅速行動,讓一座座車站變成了乘客的“溫暖驛站”。五四廣場“青春車站”設置臨時休息區,提供熱水、雨衣等物資,并開設“準媽媽專屬通道”,以人性化關懷呵護特殊人群。黨員駐守關鍵點位引導客流,志愿者、保潔、安檢等多方力量協同作戰,凝聚成強大服務合力,守護車站平穩運行。

地鐵膠州北站“綠波暢達”服務隊成員穿梭在雨幕中,為乘客搬運行李;地鐵青島北站在運營結束后為避雨乘客提供座椅和熱水,讓雨天通行的道路暖意融融。

那些角落的“小溫暖” 最動人
節日里的溫暖,藏在每一個主動上前的身影、每一次及時伸出的援手之中。
乘客家人通過微信對工作人員進行表揚。
海泊橋(海慈醫療)站站務員耿昊在站臺巡視時發現一位女性乘客坐在地面表情痛苦。他立即上前關切詢問,乘客表示自己身體突發眩暈,四肢無力,已無法行動。耿昊一邊輕聲俯身安撫,一邊第一時間上報現場情況。保安朱程業、孫守福接到消息后,迅速攜帶輪椅趕到站臺。在了解到乘客急需前往市海慈醫院就診的需求后,兩人護送乘客前往醫院。事后,乘客對青島地鐵工作人員快速響應、貼心幫扶的舉動連連點贊。

地鐵青島站站務員牛一迪在站廳巡視時,發現幾名乘客駐足不前,主動問詢后得知一名女性乘客突發低血糖。她迅速搬來座椅讓乘客休息,還暖心送上熱水,細致關懷獲得乘客認可。

同樣在地鐵青島站,站務員唐俊豪主動上前幫忙搬運乘客攜帶的大件行李,用行動贏得乘客贊揚。

地鐵青島北站啟動“綠波暢達”服務,用輪椅全程護送出行不便的乘客趕火車,讓無礙更有愛。
失物尋回的故事,更是這個假期的“高頻溫暖”。一名新加坡乘客在五四廣場站遺失隨身物品。執法人員立即聯動車站尋找,最終在青島站成功找回。乘客留下感謝信,為熱情服務點贊。

此前在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站,站務員陳文超發現乘客遺失內含2000元及重要證件的包裹,車站及時聯系歸還。10月2日,乘客專程送來錦旗致謝。

每一趟穿梭的列車,不僅載著乘客駛向目的地,更載著青島這座城市的文明與善意;每一位堅守的地鐵人,不僅是出行的“守護者”,更是溫暖的“傳遞者”。當“暢達幸福”變成乘客手中的一杯熱水、雨中的一把傘、失而復得的一份安心,青島地鐵的服務溫度,便真正融入了城市的血脈,讓每一次出行,都成為一段有溫度的旅程。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宋大偉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