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紅島國際會展中心內一片火熱——2025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交通銀行杯”第九屆全國殘疾人崗位精英職業技能競賽正如火如荼進行。來自全國30個省(市、區)的殘疾選手們,懷揣著對職業技能的執著堅守、對人生夢想的熱忱追求,在賽場揮灑汗水、展現技藝,用行動書寫著“身殘志堅”的動人篇章。競賽不僅是技藝的比拼,更是殘疾人逐夢職場、融入社會的生動縮影。

賽場百態 傳統匠心與數字活力交相輝映
步入競賽現場,不同賽道各有乾坤、各具特色。傳統技藝賽道的雅致沉靜與新興領域賽道的活力迸發交相輝映,共同勾勒出殘疾人職業發展的多元圖景,也展現出他們適應不同職業領域的無限潛力。

評茶賽項的賽場內,茶香裊裊彌漫,清甜氣息沁人心脾。選手們指尖在茶盤與茶具間輕盈流轉,每一個動作都嫻熟不已。他們先是俯身細觀茶葉的條索與色澤,從外形中分辨茶品等級;再輕撮茶葉湊近鼻尖,閉目細嗅香氣里的層次變化;隨后精準注水沖泡,待茶湯稍涼便淺啜慢品,讓醇厚滋味在舌尖緩緩散開;最后還會仔細觀察茶底的嫩度與勻度——一整套流程下來,專注的神情與專業的姿態盡顯無遺。
青島選手紀萍是首次站上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的舞臺。出于對茶藝的熱愛,她從市級選拔開始一路突圍,憑借扎實功底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績,成功獲得本次全國賽的參賽資格?!斑@次比賽讓我有機會系統化、專業化地學習評茶知識,對茶葉的制作工藝、品質特征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技能實實在在提升了,未來的職業道路也變得更寬了?!奔o萍笑著說道,眼中閃爍的不僅是對茶藝的熱愛,更有對未來職業發展的篤定與期待。
與評茶賽場的安靜、嫻雅不同,直播帶崗賽場的氛圍顯得格外熱鬧非凡。模擬“直播間”內,選手們面對鏡頭從容自信,繪聲繪色地向觀眾介紹企業的招聘需求,打磨直播話術,努力讓每一位求職者清晰了解崗位信息。

“我之前沒接觸過直播帶崗,是云南省殘聯的技能培訓給了我們機會?!痹颇洗黻爡①愡x手陳道會坦言。因為肢體殘疾,她只能在老家做點小本生意,賣些本地普洱茶和土特產,隨著網絡平臺的興起,她也在嘗試直播帶貨?!安贿^,直播帶貨跟直播帶崗又有不同。”陳道會表示,直播帶貨是賣產品,話術要抓“優惠”“品質”,而直播帶崗是招人才,得講“崗位福利”“發展空間”,得把企業的優勢說透,讓求職者動心,心甘情愿投簡歷。今年的直播帶崗賽項憑借對就業市場的精準契合,成為名副其實的“熱門賽項”,共吸引84人參賽。接近滿額的申報熱度,刷新了歷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單項參賽人數的紀錄,也體現了殘疾選手對新興就業技能的渴望。
如果說直播帶崗賽場是“鏡頭前的熱鬧”,那短視頻制作賽場便是“屏幕后的專注”。屏幕透出的微光在空氣中閃爍,鍵盤敲擊的“嗒嗒”聲此起彼伏,選手們需要在3個小時內,將此前集中組織拍攝的外景素材,精心剪輯成2—3分鐘的完整短片?!皠e看片子短,要做好可不容易。”短視頻制作賽項裁判長王輝介紹:“比賽要綜合考察選手的取景拍攝、后期剪輯、配音配樂、故事敘述等多項技能,從畫面構圖的美感、剪輯節奏的流暢,到聲音搭配的協調、故事表達的完整,每一個細節都在考驗選手的專業度。”盡管是新設立的賽項,但今年的選手們表現突出,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正在積極擁抱數字新技術,用鏡頭捕捉生活、講述夢想。這不僅展現了他們的創造力,更讓大家看到殘疾人在數字領域就業創業的無限可能。
幕后護航 培訓筑基與榜樣引路共同點亮征途
賽場的精彩離不開幕后的堅實支撐。從地方殘聯的技能培訓,到往屆選手的榜樣引領,再到賽事對新興領域的精準聚焦,多方力量共同搭建起殘疾選手逐夢的階梯,讓他們在職業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為了選拔出最優參賽陣容,各地殘聯早早開啟了籌備工作。山東代表隊副領隊、山東省殘疾人就業指導中心職業能力建設科科長姜濤介紹,山東此次選派了來自7個地市和1所特殊教育學院的21名選手,組成參賽隊,立志取得好成績。“我們不僅先后進行了多輪篩選,確定參賽選手名單,還針對性地組織了三期集訓,從技能技術到經驗心態全方位打磨選手?!痹谫悎鐾鈬?,杜冬冬翹首觀望。2023年,在第七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中,他曾以出色的表現脫穎而出,憑借手工配飾作品《祝福祖國大花籃》一舉奪魁,榮獲了服裝配飾設計項目第一名。而這一次,他的身份從“參賽選手”變成了“教練”,以山東隊點翠工藝飾品設計賽項教練的身份,陪伴3名隊員征戰賽場。

“大賽對我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闭f起大賽帶來的改變,杜冬冬的語氣里滿是感激?!霸诖筚愔蝎@得一等獎后,我不僅拿到了‘全國技術能手’的稱號,還得到了青島市殘聯的幫扶——他們幫我在‘琴嶼浪花’殘疾人文創館開設了攤位,專門售賣我制作的胸針、胸花等手工藝品,現在每月的銷售額能穩定在5000元以上。”現在,他擁有了自己的手工藝品工作室,并開始帶教“徒弟”,如今已有20多名殘疾人跟著他學習手工藝品制作。這次擔任教練,他不僅會教隊員們制作工藝飾品的技法細節,還會分享自己參賽經驗,“我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告訴他們,只要有技能、肯堅持,殘疾人也能在職業道路上闖出一片天,靠自己的雙手實現價值。”
除了培訓與榜樣的支撐,賽事本身對新興領域的精準聚焦,也為殘疾人職業發展指明了新方向。本屆競賽最大的特點,便是賽項設置的“新”——緊扣當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將數字孿生、短視頻制作等新興技能納入競賽;同時兼顧現代服務業、非遺文創產業的發展需求,讓賽項既“潮”又“實”,既貼合技術前沿,又能對接就業市場。
“我們設置這些賽項,不只是為了豐富競賽內容,更希望以賽促培,通過賽事起到職業培訓的引領作用?!贝筚惤M委會成員、中國殘聯就業服務指導中心職業能力建設處處長王寧表示,“就業市場競爭激烈,數字時代還可能存在‘邊緣化’風險,我們希望通過賽事讓殘疾人看到新興領域的就業機會,主動學習新技能,積極適應當下的就業環境和趨勢,切實提高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最終實現更高水平、更加充分的就業?!?/p>
數據最有說服力:本屆競賽參賽人數達386人,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短視頻制作和直播帶崗兩個新興賽項,參賽人數均達到84人,刷新歷屆紀錄。賽事賽道的拓展,不僅為殘疾選手提供了更多展示機會,更像一座“橋梁”,幫他們對接市場需求——學會了短視頻制作,能從事新媒體剪輯、內容創作;掌握了直播帶崗技能,可成為企業招聘主播、就業指導專員;深耕傳統技藝,也能成為非遺傳承人、文創設計師。技能,真正成為了殘疾人打開就業之門的“鑰匙”。
這場競賽,不僅是一次技能的比拼,更是一次對生命力量的禮贊。它讓社會看見殘疾人的潛能,也讓殘疾人看見自身的可能。這份“看見”,正是推動殘健融合、助力殘疾人就業的溫暖力量,為殘疾人事業寫下了生動注腳。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盛軍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