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國際唱片業協會(瑞士)北京代表處主辦,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中國電影著作權協會共同協辦的“著作權集體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主題活動于10月17日在山東青島落幕。

作為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的配套活動,“著作權集體管理的理論與實踐”主題活動以國際化視野,兼顧學術性與實踐性,圍繞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背景下集體管理制度的發展與完善、人工智能技術為集體管理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及著作權集體管理的法律與司法實踐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論壇匯聚國內外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代表、知名學者、法官、產業專家等,分享前沿觀點與實踐經驗,助力構建更加完善的著作權集體管理體系。
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湯兆志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是國際通行的、協調權利人與使用者之間利益關系的重要制度設計,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版權事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管理范圍持續擴大,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在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促進作品合法傳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面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形勢,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主動適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版權糾紛、促進版權價值實現等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

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 湯兆志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中國辦事處顧問鄧玉華在致辭中強調,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在提升創作效率的同時,也為版權歸屬和創作者權益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版權及相關集體管理制度作為連接權利人與使用者的關鍵法律機制,在數字時代承擔著更加重要的使命。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顧問 鄧玉華
聚焦新法實施,共議制度發展與完善
在“新著作權法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的發展與完善”議題環節,多位專家學者發表了主題演講。
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郭禾從“獨創性”這一核心概念出發,分析了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對傳統版權體系的沖擊。中文在線常務副總裁謝廣才則從產業視角出發,指出AI技術正在重塑內容生產與分發模式,呼吁建立與之適配的授權與保護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郭禾

中文在線常務副總裁 謝廣才
清華大學副教授吳偉光深入分析了國民待遇原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45條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第15條中的適用邏輯,指出中國在新法背景下履行國際條約義務的路徑與挑戰。華東政法大學陳紹玲教授則系統闡述了中國對WPPT相關條款的保留及其對國內法實踐的影響,提出了在國際規則與本土實踐之間尋求平衡的制度建議。

清華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偉光

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 陳紹玲
環球音樂亞洲公共政策高級副總裁洪偉典從權利分配機制出發,呼吁構建更加透明、高效的著作權管理流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黃偉在題為《數字音樂版權領域的知識產權與反壟斷問題》的演講中,深入剖析了數字音樂市場可能存在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公平定價等競爭問題。

環球音樂集團亞洲區公共政策高級副總裁 洪偉典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 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 黃偉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版權運營中心主任嚴波提出以“可信交易”機制優化版權利益分配,切實保障作者權益。音集協總干事周亞平在題為《壟斷協議對著作權集體管理活動影響之初探》的發言中指出,應該警惕某些市場主體通過版權的一致行動,異化著作權許可機制,排除、限制市場的自由競爭,強調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在反壟斷規制中的積極作用。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經理室版權運營中心主任 嚴波

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副理事長兼總干事 周亞平
人工智能發展對集體管理的機遇與挑戰
在“人工智能發展對集體管理的機遇與挑戰”議題的圓桌討論中,中央財經大學李陶副教授與小旭音樂CEO盧小旭、正大國際音樂董事總經理蔣濤、IFPI大中華區總裁郭彪等嘉賓,就AI音樂創作、虛擬歌手版權、訓練數據合規等實際問題展開了激烈而富有建設性的對話。

演講環節,廈門大學教授董慧娟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法律保護可探索新“反法”框架內的數據權益及一般條款保護路徑,在AI產業鏈內探索損益補償機制,體現公平與矯正。國際唱片業協會全球法律政策主管阿巴斯·拉特瓦拉通過視頻發言,介紹了歐盟、美國等地在AI版權立法方面的最新進展,強調“訓練數據透明化”與“權利人知情同意”是未來制度設計的核心。

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教授 董慧娟

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全球法律政策主管 阿巴斯·拉特瓦拉(Abbas Lightwalla)
司法實踐與國際經驗:為制度落地提供支撐
在“集體管理的法律與司法實踐問題”議題中,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唐若愚法官結合典型案例,探討了電商直播間使用錄音制品的付費標準與廣播獲酬權的法律性質。華南師范大學副教授王文敏系統分析了網絡直播平臺的著作權侵權風險,并提出“平臺責任+版權過濾”的雙重規制路徑。

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法官 唐若愚

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王文敏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朱冬以《提供終端設備的著作權法定性》為題進行了分享。他通過對設備提供行為在法律上的不同定性進行辨析,闡述了該行為在特定場景下可能構成的侵權責任,并強調了清晰的法律界定對于規范數字環境下作品傳播、保護權利人利益的重要性。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朱冬
國際視角同樣豐富。芬蘭版權協會主席尤卡·利德斯通過視頻連線,回顧了WPPT的締約歷史與國民待遇條款的制定背景,為中國相關條款的解釋與適用提供了參考。國際唱片業協會全球法律總裁勞里·理查德則分享了歐美在處理“無人認領版權費”問題上的經驗,提出通過數據匹配與權利登記系統提升分配效率。

芬蘭版權協會主席 曾任多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有關外交會議主席 尤卡·利德斯(Jukka Liedes)

國際唱片業協會全球法律總裁 勞里·理查德 (Lauri Rechardt)
本屆論壇在熱烈的討論中落下帷幕。與會嘉賓普遍認為,面對技術迭代與法律演進的雙重變局,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必須堅持“守正創新”,進一步完善費率機制、強化數據透明、拓展國際協作,為實現創作者、使用者與公眾之間的利益平衡構建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自2020年首次舉辦以來,音集協著作權集體管理主題活動已逐步發展成為以國際化視野、兼具學術性和實踐性、以促進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發展和完善為目的的學術活動。本屆活動上,與會嘉賓對國內外集體管理的最新發展動向和存在問題進行的多維度探討,對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事業及音樂產業的健康發展作出了貢獻。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王墨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