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來,上證指數震蕩推升到3900點,但投資者的“體感”并不好,賺了指數不賺錢是普遍現象,原因在于市場結構分化,熱點不再集中于前期領漲的AI、人形機器人等少數幾個板塊,反而開始在銀行、煤炭等市場關注度較低的板塊中輪動,這導致大部分投資者難以把握節奏。參考歷史數據,市場風格發生方向性切換的前提條件,是宏觀環境出現明顯變化,比如宏觀下行時,市場傾向于選擇價值型股票避險;宏觀上行時,市場傾向于選擇成長型股票博取高收益。
當前經濟基本面的中長期展望向好,因此成長股的市場主線地位很難動搖,近期的調整是上漲中途的必要休整,良好的三季報預期有望為AI、人形機器人等高成長行業提供有力支撐。一般來說,成長股上漲由估值提升轉變為業績驅動,調整幅度通常為15%至20%、調整1至2個月。9月以來成長股的調整幅度和時間已經接近歷史水平,有望重歸市場主線。
歡迎關注老狼財經公眾號 這里只講投資干貨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冬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