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的海風掠過新落成的紅島東大洋碼頭躉船,“星光島—靈山島”航線的觀光船正破浪前行,1000客位豪華觀光郵輪的規劃藍圖已初具輪廓。如今的青島,正以碼頭整合為支點、航線加密為脈絡、業態創新為內核,讓“海上看青島”品牌完成從“濱海觀光”到“陸海聯動”的迭代,為現代海洋城市建設注入澎湃動能。
碼頭整合:筑牢“陸海聯動”樞紐根基
碼頭是海洋旅游的門戶,青島通過系統性改造與資源整合,讓散落的碼頭資源形成聚合效應。2025年10月,紅島東大洋碼頭歷經數月改造后進入交工驗收階段,這座位于膠州灣北岸的碼頭通過布設45米長躉船及25米鋼引橋,新增2個35米客船泊位,徹底解決了膠州灣北岸無旅游船舶直達停靠的難題。作為青島完善濱海旅游服務體系的關鍵項目,其建成后將打通紅島至老城區的海上通道,推動膠州灣南北兩岸旅游一體化發展。
這一改造并非個例。青島旅游集團牽頭整合63家民營航商成立全國最大海上旅游聯合運營體,實現348個泊位、200余艘船舶的市場化配置,通過碼頭、航線、售票、結算、運營“五統一”管理,讓昔日“小散亂”的碼頭資源形成“一張圖”布局。2024年,青島海上旅游接待量達260.59萬人次,較2023年增長159%,90%的市場份額印證了整合模式的成效。
航線加密:串聯“島港互通”景觀脈絡
航線是海洋旅游的紐帶,青島以“加密核心線、拓展海島線”的思路,編織起覆蓋全域的海上交通網。2025年8月,“星光島—靈山島”航線正式首航,游客從順海韻豐游艇碼頭出發,乘坐豪華游艇一小時即可抵達靈山島,這條航線與此前開通的“好客山東·半島1號”航線形成互補,將靈山島、齋堂島、瑯琊臺風景區等海島與陸域景點串聯成線。
目前,青島已累計開通9條海上航線,13條線路將浮山灣、太平灣等核心資源“串珠成鏈”,更實現了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與嶗山風景區的“雙5A”景區海上互聯,這一國內首創的場景交互模式,讓陸海旅游資源形成協同效應。航線創新更延伸出多元體驗:日間的“鉆石海追光之旅”、傍晚的“橘子海落日巡禮”,以及融合音樂會、燈光秀的特色專線,讓2024年暑期多次出現奧帆中心千人出海的盛景。
業態創新:激活“海島經濟”內生動力
如果說碼頭與航線是骨架,業態創新則為海洋旅游注入血肉。青島以“一島一特色”原則推動海島開發,讓海島從單一觀光地轉型為復合度假區。靈山島依托新航線開通,加速“交通+休閑+觀光”轉型,2025年8月“靈山島一日游”航線首航即接待游客400人次,島上生態風光與休閑體驗形成獨特吸引力。
田橫島則走出文化賦能的差異化路徑,以“田橫五百壯士”歷史為核心,規劃打造包含戶外實景史詩劇、齊國風情街、海上漁家體驗區的演藝度假區,將歷史文化融入住宿、餐飲等全場景,探索海島旅游的文化表達范式。在運力升級方面,青島啟動1000客位近海綜合豪華觀光小型郵輪項目,擬提供海景客房、特色餐飲等綜合服務,同時通過購置環??痛?、餐飲客船等多元船舶,滿足“食住行游購娛”全鏈條需求。
從碼頭整合實現資源聚合,到航線加密串聯全域景觀,再到業態創新激活消費潛力,青島以三維發力的路徑讓“海上看青島”品牌不斷突破邊界。2025年“五一”假期,青島海上旅游單日載客量達5.68萬人次,單日收入超323萬元,這份成績單背后,是青島海洋旅游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的深刻轉型。隨著東北亞國際郵輪樞紐港建設的推進,這座“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正以更開放的姿態,讓海洋旅游成為現代海洋城市的鮮明名片。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張碧琪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