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連續召開兩場“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系列記者見面會,福瑞達生物、海信集團、華光國瓷、魯花集團等企業在見面會上分享企業品牌建設實踐,詮釋了山東從“制造”到“智造”、從“制造大省”向“品牌強省”的轉型。
山東品牌的崛起,始于對技術瓶頸的持續突破。華光國瓷以十年磨一劍的毅力攻克無鉛釉技術,打破了國際壟斷,并將成品率從不足50%提升至97%以上,其天然礦物骨質瓷熱穩定性達200℃,遠超英國同類產品標準,成為國宴用瓷的“御用”品牌;福瑞達生物則歷時20年研發王漿酸高效生物合成技術,完成中國首個王漿酸化妝品原料備案,推出抗衰修護高端產品線,將“妝藥同源”的科研基因轉化為市場優勢。
在高端制造領域,海信集團發布全球首創的RGB三維控色液晶顯示技術,通過自主畫質芯片攻克光色同控難題,打破日韓企業在顯示領域的技術壟斷;魯花集團聯合中國科學院培育高油酸花生良種,用5S壓榨工藝生產油酸含量超75%的花生油,并從花生餅粕中提取蛋白肽研發水溶肥,實現“種——產——肥”全產業鏈閉環。在全球產業鏈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山東品牌正以技術創新為突破口,以核心專利構筑競爭壁壘,實現從“技術跟隨”到“技術引領”的跨越。
山東的產業鏈優勢,在于“鏈主”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深度協同。海信集團作為全球激光顯示的領軍企業,2024年,帶動25家產業鏈企業來青島投資、擴產;2025年上半年,已有8家企業赴山東投資,投資金額同比增長105%。煙臺、泰安新能源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東營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等特色園區成為品牌孵化沃土,這些“產業集群+特色園區”模式,通過資源共享和技術外溢,推動品牌價值整體躍升。
山東的品牌建設,離不開政策體系的精準引導。早在2002年,山東便成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2020年,提出“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體系。2021年,山東出臺《關于共建共享“好品山東”推動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從頂層設計到具體落地,為品牌技術突破提供制度保障。這種“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導向”的創新生態,讓山東成為全國唯一集齊41個工業大類的技術策源地。2024年,山東省政府印發《新能源產業行動計劃(2024—2025年)》,明確到2025年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營收達1.5萬億元的目標,并通過“鏈長制”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
在政策紅利下,“好品山東”陣營持續擴容。2025年5月公布的第四批“好品山東”品牌中,既有海爾、海信、青島啤酒等傳統巨頭,也有核電裝備、氫燃料電機等大國智造重器。這種“門類全覆蓋、技術硬實力”的品牌矩陣,源于山東作為全國唯一擁有41個工業大類省份的深厚積淀,更源于其將產業鏈優勢轉化為品牌價值的戰略定力。
當華光國瓷的“千峰翠色”茶咖具亮相上合青島峰會,當福瑞達的璦爾博士“精研金致”系列登陸歐美市場,當海信的RGB顯示技術重新定義全球顯示標準,當魯花的高油酸花生油走進千萬家庭……在這場從“技術跟隨”到“技術引領”的跨越中,山東品牌正以技術定義市場、以生態構建壁壘、以制度賦能創新,書寫出中國品牌高質量發展的山東答卷。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孫夢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