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以下簡稱“版博會”)在山東青島開幕。作為我國版權領域綜合性、國際性和國家級專業博覽會,版博會匯聚了全國各地優秀的出版與文化創意資源。
青島新華書店精選部分優秀IP產品亮相展會,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3號館帶來動漫、圖書、文創等多領域的展銷與展示活動。其中,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紀連海攜《紀連海品三國》亮相的“品三國 論英雄”讀書分享會,成為現場最受矚目的亮點之一。

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紀連海攜《紀連海品三國》亮相“品三國 論英雄”讀書分享會。
《紀連海品三國》全書共108章,分漢末、曹魏、蜀漢、東吳四卷,篇幅達117.5萬字。紀連海以人物為經、事件為緯,編織出一個鮮活立體的三國世界。他以現代眼光重新審視這段歷史,既關注英雄的謀略與命運,也關注他們的人性與情感。
隨著紀連海標志性的洪亮嗓音響起,展館內頓時鴉雀無聲。那一刻,仿佛時光被拉回到兩千年前的三國時期——群雄并起,謀臣如林,戰馬嘶鳴,旌旗獵獵。諸葛亮、關羽、孫權等歷史人物,在紀連海的講述中栩栩如生,躍然眼前。

在這場分享會中,紀連海拋出了一個個新穎有趣的命題。
“孔明推銷有術”“關羽成圣之路”……在這場分享會中,紀連海拋出了一個個新穎有趣的命題。他沒有停留在傳統解讀的層面,而是用現代社會的視角去重讀歷史。紀連海借助三國人物的命運,探討了“選擇”“忠義”“智謀”等永恒話題。在他看來,中國文化能延續至今,一個關鍵的精神支柱就是“義”。“中國人能繁衍到今天,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明為什么不同于其他文明?是因為我們文化連綿不斷的是一個‘義’字。”紀連海分享道。
他將諸葛亮的“出山之路”比作當代職場的求職經歷,用“地域、血緣、夫妻、社會”四重關系講解“如何推銷自己”;又以關羽的“成圣之路”為引,探討個人修養與人格成長的關系,剖析了從“小我”到“大我”的人生升華。
在講到“諸葛亮的推銷術”時,他將古代的“隆中對”與現代職場投簡歷作類比——“天下大勢,北有曹操,南有孫權,你要投遞簡歷,投給誰?做鳳尾還是雞頭?諸葛亮的聰明在于,他知道自己該去哪一家公司。”輕松幽默的比喻,讓臺下觀眾忍俊不禁,也讓古老的歷史煥發出現代光彩。
在講到“關羽成圣之路”時,紀連海指出:“武圣需武,但武易圣難。一個人成圣,不僅要靠力量,更要靠人格的重塑與義的堅守。”他風趣地“揭秘”了青龍偃月刀、赤兔馬等“傳說中的細節”,讓觀眾了解小說與史實的差別。“青龍偃月刀是北宋以后的產物,呂布的方天畫戟也不存在。小說要有戲劇性。”
人生不可能一遍遍重來,但歷史可以一遍遍重讀。在紀連海看來,讀三國,不只是讀權謀,更是讀人性、讀選擇。無論是關羽的忠義,還是諸葛亮的智慧,背后都折射著人類共同的命運抉擇。既可以把三國看作商場,學習如何平衡多方力量,如何解決沖突,如何贏得心理戰、信息戰;又可以把三國比作職場,學習如何知人善任,如何良禽擇木,如何向上管理、向下管理。
分享會后,紀連海與讀者親切互動,耐心回答提問。隨后的簽售環節,讀者們排起長隊,現場氣氛溫馨而熱烈。


隨后的簽售環節,讀者們排起長隊,現場氣氛溫馨而熱烈。
紀連海的“品三國 論英雄”分享會,不僅是一場講座,更像是一場精神的盛宴。從三國的“英雄論”到當下的“人生解”,歷史的故事在他的敘述中鮮活起來,英雄的智慧在時代的光影中閃爍,觀眾在聽講與互動之間,感受到文化傳承的力量。
作為本屆版博會的活動之一,這場分享會以“閱讀+互動”的形式,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也為青島的全民閱讀注入了新的活力。據悉,此次版博會期間,青島國際會展中心3號館將持續舉辦“探索學科奇趣,點亮智慧之光”不白吃科學啟蒙系列新書分享會、混知分享會暨新書簽售會等多場活動,推動優質IP內容走進大眾視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高奕靜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