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的青島鄉野,處處涌動著文明與活力的氣息。10月21日,“青島鄉里鄉親”喜愛的系列社會典型案例發布活動在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大數據中心舉辦,現場向社會發布40個扎根鄉村、惠及鄉鄰、弘揚鄉風的典型案例。
據介紹,這次發布的典型案例,是從7個涉農區市、90個涉農鎮街提報的382個案例線索中,經過觀眾投票、嚴格篩選并反復打磨后脫穎而出,充分展現了青島鄉村文化的深厚底蘊,彰顯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有效帶動農民增收的強大動力,進一步凝聚起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磅礴力量。

此次活動是青島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化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有益探索,也是汲取基層智慧、凝聚群眾力量、激發內生動能的重要舉措?;顒佑汕鄭u市委農辦、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委網信辦、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開展,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協辦。
從“找典型”到“樹標桿”:382條線索勾勒鄉村振興新圖景
“青島鄉里鄉親”系列社會典型征集活動啟動以來,青島各區市農業農村部門聯動宣傳、網信、文旅等單位,深入田間地頭、村落院壩,廣泛搜尋藏在鄉野間的“閃光點”。經過層層篩選、實地調研與反復打磨,最終確定了“祝茲文化展覽館”、即墨區龍泉街道滿貢村黨委書記劉永龍、“午山石匠”群體、西海岸新區大場鎮三河埠村“幫喜團”等為代表的40個典型案例,這些案例涵蓋鄉情民俗陳列館、鄉村手藝“技良人”、農村社會事業網絡達人、文明鄉風建設案例四大類,構建起覆蓋農村社會事業、鄉村文化的多維度資源庫。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以農耕文化帶動鄉村產業升級成為本次征集案例的一大亮點。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的達尼村村史館,記錄了村莊以油畫藝術為引擎的蛻變——借勢市級鄉村振興片區建設,這里已形成完整農業全產業鏈,去年僅文化產業收入就達3億元。平度市大澤山鎮“葡萄大王”昌云軍帶領團隊扎根“印象大澤”鄉村振興片區,片區內43個項目累計投資超3.4億元,推動“大澤山葡萄栽培與文化系統”晉級省級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讓小葡萄串起鄉村振興大產業。

更令人振奮的是,這些“土生土長”的典型走出青島、走向全國,實現了“墻內開花門外香”。其中“膠州大白菜栽培系統”獲參評全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資格,填補青島空白;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典型案例連續兩年參加全國評選,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青島經驗”被農業農村部向全國推廣,為鄉村振興注入“青島智慧”。
用“鄉音”講“鄉情”:千萬級傳播讓鄉村故事暖人心
“家人們看過來,這就是咱青島的膠州大白菜,脆甜多汁,今天直播間直接包郵到家!”在膠州灣畔的田壟間,“農村社會事業網絡達人”李春花舉著手機直播,鏡頭里的白菜地與她的熱情講解,讓鄉村生活的鮮活氣息透過屏幕傳遞給全國網友。此次典型征集不僅注重“找典型”,更用心“講好典型故事”,以老百姓聽得懂、喜歡看的方式,讓鄉村榜樣的故事走進千家萬戶。
活動依托多媒體渠道傳播,專題瀏覽量超4000萬次,18個典型獲《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深度報道?!把隹谛』铩鼻珴脽o人機記錄嶗山云海奇石,十年間讓千萬網友透過鏡頭愛上青島鄉村。青島西海岸新區大村鎮濃香山村村委委員董桂梅,用詩意文字和鏡頭記錄鄉村生活,她的鏡頭里既有村莊環境改善的變遷,也有鄉村大集的“煙火氣”,細膩地記錄培育著村莊的良好風氣,讓鄉村既有“顏值”又有內涵。

這些帶著“泥土味”的故事,不僅讓“午山石匠”鑿刻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心石的傳奇廣為人知,更讓段啟英、宋玉芳等“技良人”的匠心被看見——嶗山區沙子口街道“段氏藍印花布”代表性傳承人段啟英,打破技藝局限,讓藍印花布從傳統服飾與家居用品,延伸到現代生活美學領域,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符號,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即墨區田橫鎮南蘆村村民宋玉芳堅守豆面燈古老技藝,不僅手把手教村里年輕人,面對慕名而來的游客也分文不取傳授手藝,如今村里年輕人捏的燈盞已在電商平臺熱銷,讓老手藝成為帶動增收的新路徑。
從“盆景”到“風景”:青島擘畫鄉村振興新篇章
評選不是終點,而是讓典型“活”起來、“火”起來的起點。青島將持續做好典型征集的“后半篇文章”,讓“點上盆景”變為“面上風景”,以文賦能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金融賦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活水”。本次征集活動還聯合中國農業銀行青島市分行等單位,為“鄉里鄉親”典型量身定制信貸產品,開辟綠色通道、提供優惠利率,讓“金融活水”滋潤典型成長。與此同時,本次活動還鼓勵各類典型與鄉村振興片區、和美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等深度融合共謀發展,復制達尼村油畫產業、大澤山葡萄產業的成功經驗,形成“培育一個、帶動一片”的效應。

加快構建長效機制,創新傳播方式,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建立典型“發現—培育—選樹—宣傳”常態化制度。用好新型宣傳載體,每年挖掘宣傳新典型。系統謀劃“村字號”活動,打造“青島鄉里鄉親”品牌宣傳的管用載體,推動典型精神深入人心,形成“一花引來百花開”的生動局面。同時,發揮好這些典型的“頭雁效應”,帶動更多鄉里鄉親共同致富。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根基在文化?!扒鄭u鄉里鄉親”系列社會典型征集活動,正是從鄉土中汲取智慧,從群眾中凝聚力量的有力實踐。它讓散落在鄉村角角落落的“珍珠”被看見、被串聯、被點亮,也讓鄉情、鄉韻、鄉風成為推動青島鄉村全面振興的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通訊員 閆東浩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