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問秋深何處去,且向楓林畫中游。10月19日,“丹楓映秋 楓彩滿樓”——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三屆紅楓文化節在張家樓街道畫美達尼青島市鄉村振興片區的紅楓林園區啟幕。開幕首日吸引1萬余名市民游客齊聚,有效激活農品市集、餐飲消費、文旅體驗等多元消費場景,為當地農文旅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每年深秋,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的這片千畝紅楓林層林盡染、絢爛多彩,6000余株美國紅楓、秋紅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與吉野櫻花、海棠、紫薇等苗木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醉人的秋日畫卷,吸引數十萬游客前來觀賞,已成為青島乃至山東地區秋季旅游的靚麗名片。
現場,備受矚目的本土文化IP“張小楓”故事正式發布。這位身著楓葉漢服、溫婉友善的“楓林精靈”,將紅楓精神具象化,承載著當地熱情好客的民風與生態理念,并與“張小花”“張小Young”等品牌形象共同構成張家樓獨特的IP品牌矩陣。隨后,楓葉主題舞蹈《丹楓映秋》將秋日的浪漫與熱情演繹得淋漓盡致,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楓林精靈
為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畫美達尼鄉村俱樂部現場發布了多條“紅楓+”特色文旅線路。這些線路巧妙將當地生態觀光、農事體驗與文化品讀相融合,是張家樓街道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重要舉措。此外,喜洋洋與灰太狼公社、多彩農場等鄉村俱樂部成員代表分享了依托本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的振興故事,展現了街道在鄉村振興中涌現的市場力量。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現場,一支由11位大學生村官組成的“畫美直播團”收到了來自張家樓街道頒發的榮譽證書。這些青年人才扎根田間地頭,用鏡頭和語言展示張家樓的美麗與風采。同時,青島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與張家樓街道完成了“德育導師”聘書頒授,并共同為“博士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站”及“青島職業技術學院社會實踐基地”揭牌,這一系列舉措標志著校地合作邁入新階段,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與創新動能。
往年紅楓林實景
文化藝術的融入為鄉村振興增添了獨特魅力。中國畫虎名家、畫美達尼藝術家聯盟主席高偉將其創作的《張小虎暢游紅楓林》贈予張家樓街道,作品收益將悉數投入當地鄉村建設。此外,北方微短劇影視基地與張家樓街道現場簽署了合作協議,標志著張家樓在“文化+影視”融合發展中邁出關鍵一步,未來雙方將通過微短劇這一新興形式,進一步提升“畫美張家樓”品牌的傳播力與影響力,為新區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文化動能。
現場還與“花開西海岸·青春向未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學生歌手巡演相結合,來自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青島電影學院、中國遠洋海運人才發展院的大學生們熱情獻唱了《愛就一個字》《Interstellar》《Lose Yourself》等歌曲,躍動的旋律為本屆紅楓文化節注入了全新的青春氣息,是新區拓展大學生歌手大賽功能,通過文旅代言,拉動消費,推動綠色發展,助力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據悉,本屆紅楓文化節預計持續20多天,策劃了集賞楓、游樂、研學、惠民于一體的系列精彩活動:林下讀書會帶游客在楓影間品讀詩意,寫生筆繪邀請游客用畫筆定格紅楓之美,楓林音樂節以旋律奏響秋的樂章,兒童秋楓研學活動讓孩子探索自然奧秘。節會期間,農夫市集和美食市集將同步開啟,潮玩游樂區還設有旋轉木馬、七彩滑道等項目。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紅楓文化節推出限定集章福利,游客可體驗“看紅楓、趕大集、住民宿、刨地瓜、喂萌寵、游花海”等多元玩法,沉浸式感受鄉野秋趣。
近年來,張家樓街道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實體經濟和為民服務三大工作主線,積極探索以農業為基底、以文化增特色、以旅游促融合的發展新路徑,通過構建“政府推動、市場主導、企業運營”的發展機制,首創“1+1+N”市場化聯動運營機制,打造了“策劃、招商、運營、分紅”全流程閉環的“鄉村運營共同體”。運營一年來,累計接待游客100余萬人次,帶動消費近1億元。今年以來,張家樓街道策劃80余場系列文旅活動,發布全域文旅體驗通券,開發系列精品旅游線路,串聯特色園區60余個,打造了“畫鄉達尼”“紅色石河”等一批特色產業村和精品旅游村,讓“四季有景、全域聯動”的全消費場景正逐步成為現實。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范鎮 通訊員 陶雯雯 王雪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