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育種需要6到8年才能出一個品種,現在依托生物育種實驗室的單倍體技術,2到3年就能完成選育,效率直接翻倍!”10月8日,在青島金媽媽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育種實驗室內,實驗室負責人李儒劍手持培育成功的瓜類砧木種苗向記者介紹。作為2008年成立的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金媽媽種業憑借“高產抗病蔬菜砧木良種繁育項目”,不僅實現瓜類砧木種子國內市場份額第一,更以技術創新加速“中國種”走向世界。
走進位于項目基地的1500平方米生物育種實驗室,6組智能培養箱正進行單倍體材料培育,科研人員通過單倍體技術開展材料創制?!敖衲晡覀円烟幚?.8萬份單倍體材料,在黃瓜、南瓜、辣椒等作物中通過離體雌核培養、花藥離體培養的方法,開展DH育種,大大提高了育種效率?!?李儒劍展示實驗室數據報告,實驗室建成后,良種選育周期較傳統模式縮短50%,這一突破緣于與重慶農業科學院的技術合作——企業已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引入單倍體及花藥培養技術,快速建立起成熟的生物育種體系。

技術創新的落地,離不開硬件設施支撐。項目配套建設的6.4萬平方米連棟大棚,目前已實現年繁育瓜類砧木良種13.44噸,可推廣種植2.2萬畝??共「弋a新品種可幫助農戶每畝增收約800元、總增收額達1760萬元“大棚采用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能精準控制作物生長所需水肥,有效提高種子產量與質量。”據青島金媽媽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蕾慶介紹,項目自實施以來,已累計繁育種子100余噸,帶動種子加工、消殺等環節產生200萬元加工費,同時拉動周邊農藥、化肥零售及物流服務增收290萬元,直接創造8個全職崗位,季節性用工需求達60余人,幫助農戶實現增收120萬元。
在產業鏈下游,“企業+基地+農戶”模式讓技術成果快速轉化。在金媽媽種業周邊的100余畝制種基地,農戶正按照統一技術規范進行砧木種子采收。“企業提供良種和技術指導,我們負責種植,每畝收入比種普通蔬菜多3000元。”參與基地種植的農戶王建國說道。劉蕾慶表示:“明年計劃將制種基地擴大到200畝,可繁育良種30噸左右,同時帶動更多農戶就業。”

作為國內瓜類砧木及熱帶甜玉米品類市場份額第一的企業,金媽媽種業已擁有200余個自主研發品種?!拔覀兊姆N子不僅覆蓋國內28個省市,還出口到東南亞、中東等地區,明年計劃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眲⒗賾c表示,中國種業已具備國際競爭力,企業將持續投入研發,力爭未來3年將海外市場營收占比提升至20%,讓“中國良種”在全球舞臺占據更多話語權。
從實驗室的技術突破到田間的成果轉化,金媽媽種業通過“科研+設施+農戶”的產業鏈模式,既實現了項目年新增產值2900萬元、新增經營收入540萬元的經濟效益,更以技術賦能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