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青島市職業教育高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青島市數字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新聞發布會舉行。

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青島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青島教育強市建設規劃綱要,青島市教育局同步研究制定了職業教育、數字教育等5個專項三年行動計劃。
據了解,未來三年,青島市職業教育高地建設的主要目標是:按照“打造職教高地,推動全市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持續走在全國第一方陣”的目標定位,明確“職教體系更加完善”“空間布局更具特色”等十大工作目標,確保到2027年基本形成“一體兩翼雙引擎”的青島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體推進十大工程: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完善工程
構建以中職為基礎、高職為主體、職業本科為引領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做精中職教育,提升教學質量、管理質量和育人質量,做好專業整合和優化調整。做強高等職業教育,探索推進高職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在青高職專業設置統籌,強化中職與高職專業銜接,探索中高職一體辦學。到2027年,全市高職在校生規模超過13萬人;推動有條件的高職院校盡快達到職業本科設學標準。
職業教育空間布局優化工程
根據城市發展空間布局,加快在重點產業聚集區布局職業院校,加強全市職業教育資源一盤棋統籌。到2027年,青島職教園全面投入使用,成為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的特色職教園區,每個舉辦職業教育的區(市)均打造1個職教園區。
職業教育專業精準匹配工程
立足區域產業發展需要,優化專業布局。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建設與產業發展需求匹配的職業教育標準、專業評價標準,提升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的匹配度。到2027年,實現全市職業教育專業全面統籌;建設省高水平專業(群)、特色化專業(群)不少于30個,建強國家“雙高”“雙優”院校。
職普融通聯合育人工程
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適合的賽道為根本遵循,完善高中階段教育資源的統籌調配機制,探索“高中階段綜合育人共同體”等融合發展模式,深化職普資源互通、課程共建、師資共享。到2027年,全市普通中小學普遍開設職業啟蒙和勞動教育課程;全市公辦中職學校100%開展高中階段聯合育人;建成3個以上的“高中階段綜合育人共同體”。
產教融合校企共生工程
持續推進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打造一批體現青島特色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全市每個國家級產業園區均成立示范性市域產教聯合體。校企合作打造場景真實、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建設數字遠程實訓平臺、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到2027年,創建7個以上省級產教聯合體,爭取國家級產教聯合體實現突破;建成10個以上市級產教融合實踐中心。
五年制高職提質升級工程
以實現高質量就業與升學為導向,推動建立以中職學校為實施主體、以高職院校為引領的貫通培養體系。健全生均經費財政保障機制、師資保障機制、人才培養機制。對接產業發展、技術進步和流程再造,深化崗課賽證融通,聚力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到2027年,實現初中后五年制高職年招生規模1萬人以上;開發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實訓條件建設標準等標準不低于100個。
混合所有制辦學活力提升工程
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校企聯合精準育人。吸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試點,合作舉辦產業學院、生產性實訓基地,激發學校辦學活力,增強職業教育“自我造血”功能。到2027年,支持一批公辦職業院校開展混合所有制辦學試點;每年開展校企委托培養、訂單培養和現代學徒制培養1萬人以上。
職教出海國際合作工程
立足青島沿海開放城市優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大與上合組織、日韓、東南亞三個方向國際職教合作,賦能“海外青島”建設和企業國際產能布局。擴大職業教育來青留學和培訓規模,培育一批具有青島特色的國際貫通班、中外合作辦學班等項目。到2027年,建成20個以上海外“班·墨學院”和10所高水平國際化職業學校,建好1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職業教育國際客廳。
教育教學質量躍升工程
主動適應中職生源數量和質量變化趨勢,助力學生重塑良好學習習慣。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動職業教育教學關鍵要素改革,加強青島特色骨干專業群、核心課程、優質新形態教材、高水平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做好各級各類技能大賽工作,加強職教高考輔導與教研指導。強化職業院校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持續推進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到2027年,推出青島職教十大優秀教學方法,推出10個“三教”改革典型案例,10門中高職貫通精品課程;持續保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全國全省前列,爭取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新突破。
高技能人才德技并修工程
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學習踐行“三個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中職側重基礎技術技能培養,高職重點培養“懂技術、能管理、會創新”的復合型技術人才。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強化學生數字素養、創意素養,將數字化技術手段應用到職業教育全過程。到2027年,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達到35%以上。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張海杰
責任編輯:李頡

請輸入驗證碼